平安夜 |
||
![]() 平安夜,聖善夜, 萬暗中,光華射, 照著聖母也照著聖嬰, 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 靜享天賜安眠,靜享天賜安眠。 平安夜,聖善夜, 牧羊人,在曠野, 忽然看見了天上光華, 聽見天軍唱哈利路亞, 救主今夜降生,救主今夜降生。 平安夜,聖善夜, 神子愛,光皎潔, 救贖宏恩的黎明來到, 聖容發出來榮光普照, 耶穌我主降生,耶穌我主降生。 莫爾(Joseph Mohr 1792-1848)出生奧地利薩爾斯堡,童年時是一個活潑的兒童合唱團的團員,1815年受封為羅馬天主教神父。 1818年聖誕節前夕,在阿爾卑斯山谷中有一座新建的小教堂,新到任的莫爾獨坐在教堂內,想到聖誕節來臨,教堂的風琴卻壞了,他必需寫下合適的詩歌作慶典之用。當他遠眺窗外,白雪皚皚暉映山壁,從悠靜的夜景中,他似乎看到當年救主降世的情景,於是他振筆疾書寫下了「平安夜」。 翌晨,莫爾就興沖沖地去找他的好友格羅伯(Franz X. Gruber 1787-1863)。他是當地小學的校長,也是教堂的風琴師。格羅伯看了詩後,不禁歡呼:「這正是我們一直想要的聖誕詩,願我們的神受讚美!」立刻他腦中湧出了一個美妙的旋律來配合這詩,他們興奮地練習著,格羅伯用吉他來伴奏,當晚他們的合唱深深地感動了會眾。 數月後,鄰村的樂師前來修理風琴,修畢請格羅伯試音,格羅伯就奏「平安夜」,樂師為美妙的音樂感動,央請格羅伯給他一份抄本。他帶回家鄉後,把它當作民謠教孩童們唱。 在那村中有一個做手套的商人,他有四個女兒都具有優美的歌喉,常隨她們父親銷售手套四處演唱,漸成名為史氏四重唱(Strasser Quartet)。有一次她們被邀請至德王御前獻唱,德王腓烈第四聽到「平安夜」後,大受感動,他命令全國,今後慶祝聖誕時,都要把「平安夜」放在第一首;他又想找作者,但無人知曉,於是他派宮庭詩班長查訪。 詩班長到各地圖書館查考,並向音樂家探詢,經年累月都不得要領。多年後,有一天詩班長路過薩爾斯堡時,聽到一隻鸚鵡在唱「平安夜」,覺得奇怪,後來想到附近有一座小教堂,鸚鵡該是從那兒聽到學會的,於是追蹤而去,在這聖誕節的前夕,願這首「平安夜」帶給我們和平、安祥、恬靜、喜樂的心情和氣氛。 -摘自榮光社「荒漠甘泉樂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