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文創!賣輪胎的米其林評星 | ||
賣輪胎的米其林憑啥給全球餐廳評星定級 輪胎又不能吃,為什麼一個輪胎製造商竟然莫名其妙地成為了餐飲業的權威鑒定機構? 如果你和我一樣困惑不解,那就看一下「米其林紅寶書小故事」吧。 讓輪胎製造商來為頂級大廚和餐廳評分,不僅不莫名其妙,恰恰相反, 這簡直是一個天才的行銷案例! ![]() 就讓我們回到第一版《米其林指南》出版的1900年吧,那時候的法國,舉國上下只有 3000輛機動車,米其林的主要業務是生產自行車輪胎。 事實上,一直到1908年福特的Model T問世,機動車才逐漸走向大眾。 ![]() 米其林的邏輯很簡單,為了提高輪胎的需求量,首先就要提高汽車的需求量。 為了提高汽車的需求量,當然就要鼓勵大家遠行,說服大家遠處有更吸引人的好吃好玩的地方。 為此,他們編纂了第一本《米其林指南》。 ![]() 第一版就免費發行了35000冊,指南的內容包括旅行小秘訣、加油站位置、地圖和更換 輪胎的說明書等。 針對瑞士、巴伐利亞、英國、北非、義大利等地區的旅行指南也相繼發行。 ![]() 1920年的某一天,安德列·米其林在一個輪胎銷售商那裡發現,幾本《米其林指南》竟 然被用來墊工作臺! 不甘心明珠暗投的米其林兄弟決定不再免費發放這些小冊子,因為「人們只會尊重他們掏錢購買的東西。」 ![]() 有價出售的《米其林指南》內容就豐富多了,裡面開始包含分門別類的賓館和餐館。 接著,米其林兄弟發現人們對於餐館的指南特別感興趣,於是又雇傭了一批匿名調查 者,去光顧各大餐廳,並給出評價。 ![]() 1926年,米其林的星級標準終於誕生,起初只有一顆星。 三十年代之後,三個等級的評星制度出臺—— 一顆星 ★:是「值得」去造訪的餐廳,是同類飲食風格中特別優秀的餐廳; 兩顆星 ★★:餐廳的廚藝非常高超,是繞遠路也值得去的餐廳; 三顆星 ★★★:是「值得特別安排一趟旅行」去造訪的餐廳。 據2012年的資料,目前全世界僅有106家米其林3星餐廳,而坐擁32家3星餐廳、位居3星 榜榜首的竟然不是米其林的故鄉法國,而是日本。 美國有12家,中國有5家(現已增加到7家,分佈在香港和澳門)。 據業內人士介紹,按國外米其林三星餐廳的價格定位,來這裡進餐,人均消費通常在 3000元~4000元人民幣之間。 當然了,即使是米其林一星,在歐美的餐飲界也已經是很高的榮耀。 ![]() |
||